台灣本土漫畫的歷史,其實有中斷十年左右。不但當時的台灣漫畫家紛紛改行,甚至促成盜版的日本漫畫打進台灣的市場,這都要歸功於當年的漫畫審查制度。

臺灣1962年就放話要實施漫畫審查制度,後來逐年加強宣導,台灣最大的漫畫出版社「文昌出版社」因為不願意配合審查制度,導緻在1965年那時收掉。那時市場上都是臺灣本土的漫畫,但是聽說其中有一些是照描日本漫畫,然後把人物換上中國古裝的衣服就出版了,其他也有原創故事,大都是屬於武俠類,可是隻要是漫畫雜誌或單行本,就要接受審查。1966年開始強制實施。

該審查制度朔及既往,1967年時,已經印出來但未送審過的漫畫全數遭到沒收、燒掉,當時全台灣租書店中的漫畫大部分都未審核過,都遭了殃。這個制度一直到1987年才消失。在70年代其實還是有人出版漫畫,不過要先經過送審就是了,不然書店或出租店也不敢進貨,怕遭到警方沒收。其實在1975年之前,審查制度的審查及取締就開始逐漸減弱。

但是在1966年強制實施剛開始的時候,雷厲風行,搞得滿城風雨(不過還好,不死人、不刑求,就隻是沒收漫畫而已,好像也不處罰出版社,不過出版社的書被沒收就算是處罰了)所以在那幾年,當年的漫畫家都改行轉業,有一個去當導遊、有一個漫畫家改行開印刷行、有一個改畫插畫、有一個轉以雜誌為舞台、有一個轉往報紙投稿,還有幾個漫畫家包括一個算是最有名的都跑去香港畫漫畫、還有幾個漫畫家都改成開出版社,最後搞得台灣沒有漫畫週刊或單行本了。可是市場還是在,有需求就有供給,那怎麼辦呢?所以過了幾年就有盜版日本漫畫出現。就某方面來說,漫畫審查的確加速了(盜版的)日本漫畫打進台灣市場。

雖然有漫畫審查制度及日本盜版漫畫,兩者雙面夾擊,還是有少部份臺灣本土漫畫家繼續創作,出版社就照規定送審。好笑的是,漫畫審查全憑審查者的主觀判斷,比如某漫畫家曾畫了一隻會說話的狗,審查者認為會影響小孩的心智,就不通過。

1975年起,國立編譯館開放日本漫畫送審,審查標準遠較台灣漫畫寬鬆,1982年,以牛哥為首的當時漫畫家們挺身而出,為抵制國立編譯館對本土與日漫的雙重標準,發起「漫畫清潔運動」,甚至和國立編譯館對簿公堂。從這個事件就可看出三件事:⑴審查制度對台灣本土漫畫審查較嚴,但對於日本漫畫比較寬。⑵審查制度實施後,仍有漫畫家持續在出版漫畫。⑶在1975年前,一定已經有日本盜版漫畫存在,不然公家機關不會主動制定日本漫畫送審的機制。

審查制度對台灣本土漫畫審查較嚴,但對於日本漫畫比較寬。這件事聽起來很奇妙,可是配上其他的謠言就不難理解。最早據說是老蔣怕漫畫成為某些意識形態傳播的媒介,所以要求漫畫需要經過審查。這樣就好理解了,怕臺灣本土有人利用漫畫來傳播自己的思想,造成社會的不合諧,所以要審查,而從日本來的漫畫沒有這種顧慮(難不成還會傳播軍國主義?),所以審查的比較鬆……。←至少我是這樣理解的。

之後一直到  1987  年漫畫審查制度才正式廢止,可是從   1975  年起,對於本土漫畫的審查就越來越寬鬆,一方面是市場有需要,一方面也是日本漫畫都進來了、再對本土漫畫苛求不合理,一方面也是當時的漫畫家們抗議,當然還有一方面是因為老蔣在 1975年過世了(←這個原因,是我自己的猜測)。感覺好像有一點人在什麼就在、人亡什麼就亡的寫照。

像是「敖幼祥」在1980年就在中國時報上連載《烏龍院》。你說怎麼不審制?抱歉,從1966年一開始就不審查報紙上的漫畫連載。還有,漫畫分量在整本書百分之二十以下的書刊不用審刊,所以百分之八十是小說、百分之二十是漫畫的雜誌不用經過審查就可以出版。反正這個審查條例中,漏洞一堆,出版社就八仙過海各憑本事。

1982年牛哥他們一鬧,這個審查制度已經是名存實亡,至少不再針對台灣本土漫畫為難,但還是有在把關漫畫是否防礙善良風俗,如裸露的鏡頭太多之類的。

隔年1983年,臺灣本土漫畫家「敖幼祥」在1980年開始連載的《烏龍院》出版單行本,紅遍大街小巷。

現在提起台灣本土漫畫為何孱弱,就一定會提到當年的漫畫審查制度,造成一代的漫畫家流失,而有天賦或意欲從事漫畫行業的下一代也沒有前輩可以帶領。可是老實說,依我看日本漫畫將臺灣本土漫畫驅逐出市場是早晚的事,因為本土漫畫的畫技及編劇都和日本有段差距。以1955-1965年間,在日本漫畫週刊連載的日本漫畫家,光名字我有聽過的就有手塚治蟲、藤子不二雄、千葉徹彌、楳図一雄、橫山光輝、水木茂、石森章太郎、赤塚不二夫、松本零士。當然,本土漫畫家在當年本來就弱,面對日本高手大軍壓境,本來就打不過,政府不但不幫忙,還給本土漫畫家套上鐐銙,這也是事實。

讀者眼睛是雪亮的,漫畫審查制度都廢除三十年了,還在扯當年若沒有這個制度,台灣漫畫可以發揮的很好……,或許吧。可是過去的事實無法再改變,而現況就是臺灣本土漫畫家孱弱。

喜歡吃花生不一定要自己種,種好自己會種的稻米就好了,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了,民族主義不一定吃得開,日本花生就是有市場,不好吃的東西就算種在我家門口旁邊,不愛吃就是不愛吃。當然,如果種在我家門口旁邊的花生好吃的話,我也是會服用。會吃花生的原因,不是因為產地的遠近,而是口感好不好、好不好吃是唯一為什麼會買的標準。我隻能這樣說。

有志種花生而不幸在這塊土地開不了花的青年們,若現實許可,何不到日本去種花生呢?師夷之技以制長,學會了帶會國內開花結果不是也很好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Dqueen 的頭像
    DDqueen

    DDqueen的部落格

    DDqu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